凭借产业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广州越秀区正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金名片”。越秀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是广州唯一、全省三个试点之一,产融合作将在千年商都核心激发更大的发展活力。
9月28日,由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和越秀区政府共同主办,工信部财务司指导的广州(越秀)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揭牌仪式在星寰国际商业中心举行,正式启动越秀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建设。活动以“产融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还举办了基金投资机构和龙头企业间7个产融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邀请全国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连线参与,进一步加强产融合作交流。
新使命:
广州唯一试点城区 探路产融合作
据悉,去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启动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城市试点工作,并搭建产融合作平台,以城市发展为载体,以政策协同为基础,以产业培育为目标,以科技赋能为突破,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经审核,越秀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成为广州市唯一、全省三个试点之一。
越秀凭什么可以从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
在业内人士看来,强劲的金融实力是越秀获得青睐的重要“法宝”。越秀被誉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产业规模成熟,以创新金融、生命健康、现代商贸为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数字产业、文化创意、专业服务业三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其中金融一直是越秀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越秀金融资源丰富,全区共有金融及类金融机构778家,包括多家大型银行总部及区域总部,注册资本超800亿元,上市(挂牌)企业累计69家,总市值超2300亿元。集聚地方金融机构508家,包括小额贷款公司87家、约占全市78.57%。全国性资本交易平台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已落户越秀。2020年越秀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41.59亿元,增长9.1%,为越秀实现产融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民间金融街已建设成为全国民间金融产业发展示范区。园区吸引12家世界500强、26家中国500强、60余家国内外上市公司、行业龙头投资入驻,吸纳资本近500亿元,为百万小微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超五千亿元,直接税收贡献超30亿元。
越秀区产融合作基础扎实,对金融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迫切需求。近年来,越秀区通过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开展产融合作试点工作,越秀区能够充分运用丰富金融资源支持越秀实体经济发展,依托广州民间金融街、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海珠广场文化金融CBD、地理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的产业基础,引入银行、金融创投机构、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特色综合性产融服务平台,加强政银企沟通互动,建设一批产融合作试点示范项目,以“金融+文化”、“金融+商贸”、“金融+科技”等为服务重点,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金融体系。以活动举办地星寰国际商业中心为例,目前已经有50多家企业进驻,其中20余家为金融企业。
新生态:
产业金融实现良性互动
越秀大力推动产融合作,通过金融赋能商贸、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等产业激发“老城市新活力”,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新兴产业为引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商贸金融等重点业态,布局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5G+4K/8K超高清视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金融+科技+文化”互促共融的都市型产业体系。
越秀正加快建立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做大做强创新金融。今年以来,越秀区成功引进13家金融企业,协议投资总额27亿元,包括大丰银行广州分行、北京人寿广东分公司、国强基金会等重点机构。加快创新金融业态,着眼未来、超前谋划,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开发金融新产品,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等产业金融模式发展,为传统产业赋能,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越秀还利用雄厚的金融实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推动社会资本通过金融驱动转化为产业资本,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深化企业服务。加强企业服务,加大对受疫情反弹影响企业的融资支持,推动重点金融机构与四上企业、各专业市场、商圈等开展投融资互动,自2020年以来,累计举办8场投融资对接活动,推动银行为辖内企业批复贷款合计36.7亿元,促进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双提升”。依托深交所广州基地和越秀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针对拟上市企业开展走访、培训,为辖区企业股份制改造、登录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提供全流程服务,截至目前,区内累计上市(挂牌)企业69家,总市值超2300亿元,近两年新增2家上市企业,分别是天禾股份、地铁设计。
新活力: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本次活动上,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企业现场进行了产融合作签约。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花岗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与拓普基因科技(广州)有限责任公司、超算中心广州分中心,广州越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超高清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
代表着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产业的握手,激荡着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
坚持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越秀区聚焦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方位融入科技创新元素,加快深度融合步伐,打造超高清视频、生命健康、地理信息等一批创新产业集群,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载体。
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是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重要示范基地,由越秀区与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目前一期已建成,高标准改造了6万平方米物业,提升园区标识系统、绿化景观和夜景灯光,西胜街由两车道拓宽为四车道,花果山桥顺利通车,小镇循环巴士开通运营。建成双塔互动、透明光子3D互动新地标,5G+4K/8K展示体验中心和600平方米超高清演播厅投入使用,集聚雷曼光电、洲明科技、当虹科技等龙头企业60家,园区年产值达150亿元。连续三年成功协办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发布百亿级超高清视频产业基金,获得“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广州市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三个国家级牌子。花果山小镇二期规划面积扩容至260公顷,规划了3个方面23个重点项目,以更优美的环境、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更亮点的特色活动,不断激活产业发展载体空间,推动数字内容制作、摄录器材和显示设备研发等产业龙头集聚,形成超高清产业核心层、服务层、应用层全链条发展的良好生态。
越秀区结合多年广州健康医疗发展基础,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生命健康成为越秀区3大主导产业之一。创新区以精准医疗、生物医药、健康金融、健康体育、智慧康养“五大产业园”为依托,串联高密度医疗产业资源,重点构建东山口大湾区医学核心区+国际生命健康产业环的“一核一环”产业空间,完善医康养结合高端配套,打造中心城区粤港澳大湾区医学中心,力争建成国际康养医疗中心、生物健康技术高地、健康产业科研阵地、医教结合人才基地,在2023年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一年以来,创新区大力推动一批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拓展空间载体超过100万平,总投资超80亿元,相继成立了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广州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双中心”,导入了待转化生命健康方向科研成果近4000项,促进意向合作项目100多项,引进医学检测、影像诊断、医药器械流通等生命健康领域企业近50家,被科技部确定为“百城百园”亮点项目。
早在2016年,越秀区已谋划布局地理信息产业,联合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积极引进中科院周成虎院士及其项目团队,推进广东地理科技与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建设,为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积蓄力量。2017年底,双创园首期研发中心在黄花岗科技园创意大道建成运营。经过三年多的快速发展,双创园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突出,已初步形成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面向地理信息、地理文化、地理教育、地理咨询等四大产业方向,孵化及引进企业11家,诞生了2020年广州“高精尖企业”广州中科云图、广州全景国家地理、广州普罗米教育等多家代表企业。地理信息产业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越秀区将围绕地理空间信息体系,以技术研发为核心、行业应用为支撑,重点加快打造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信息协同创新中心、一个品牌项目、一支引导基金、一套行业标准、一个地理信息产业园区、一条地理信息应用走廊“六个一”,树立地理信息应用的湾区标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