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 讲信用 敢竞争 重改革
看地方金融发展的“浏阳路径”
金融与经济双赢双活,带来浏阳城乡的繁荣。邓霞霖 摄
王文隆
随着5月份广发银行在湖南设立的第一家县域支行——浏阳广发银行正式营业,进驻浏阳市的银行达到18家。一个县级市引来如此多的银行布局,着实少见。
令人惊讶的还有浏阳金融业的发展速度。2015年,浏阳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5.0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当年实现金融业税收5.5亿元(其中,银行业税收4.7亿元,是2011年的4.6倍),是2011年的4.2倍。2015年,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7.2亿元,是2011年的2.1倍;当年各项贷款余额429.3亿元,是2011年的2.0倍。目前浏阳有上市企业5家(其中蓝思科技、尔康制药市值位居湖南上市企业前十强),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股交所挂牌企业14家。浏阳企业2015年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募集资金39.7亿元,2016年募集资金31.1亿元。
金融搞活经济。浏阳市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2.8亿元,完成全口径预算收入136.9亿元,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大步跨入全国百强县(市)第28位,3年攀升了32位。
浏阳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舞,双活双赢。在二者交融发展的历程中,有哪些宝贵经验值得汲取?有哪些成功路径给人启示、引人深思?
“让授信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
浏阳农商银行支行小额农贷发放专柜前,业务繁忙。
路径启示之一:接地气。“小银行”也有大市场,“小业务”也有大成绩。
6月20日,浏阳江淮村镇银行古港支行正式开业,这是该行往乡镇布局的第一家支行。浏阳江淮村镇银行2015年5月开业,距今仅仅一年零一个月,为何这么快就选择在乡镇开设支行?
“选择在乡镇开设支行就是为了更接地气,我们成功的主要经验和最大优势就是接地气,对未来最大的信心也来自于接地气!”用行长胡祖越的话来说,浏阳江淮村镇银行是“小银行”,但由于接地气,“小银行”同样有大市场,“小业务”也可以做出大成绩。
如今,作为浏阳首家村镇银行,浏阳江淮村镇银行正在加紧农村网点布局和投入,今年内还将开设3家乡镇支行和1家社区支行。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良好的业绩。该行注册资本1亿元,仅一年就做到6亿元存款余额、4亿元贷款余额,并实现盈利。
事实上,包括浏阳江淮村镇银行在内,许多银行都将网点下沉、服务下沉、业务下沉,深耕市场。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在浏阳市城乡布局200多个网点。
“网点遍布,使金融机构更接地气,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有效激活了城乡金融,搞活了县域经济。”浏阳市政府办副主任、金融办主任李峰说。
3月18日,在浏阳市金融办组织的“走百家企业,解发展难题”金融一线行大瑶专场活动上,浏阳农商银行向天和纸业授信6000万元。
对本土的老资格银行——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接地气更是其底气与豪气的根本来源。“如果不接浏阳的地气,甚至不一定干得下去。”这家地方法人银行起家于农村信用社,其董事长罗成林认为。
浏阳银行“接地气”,除了纷纷下沉基层,还体现在灵活、高效、专业的服务上。
“浏阳农商行一个特点就是,当我们中小企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关口街道奇壮饲料企业有关负责人说,当时别的银行没有看到他企业的前景,但是农商行贷款给他们了,现在越做越大。
“还有一个就是,企业和农户贷款很方便。我们是一次授信,循环使用,三年有效。这三年,什么时候要钱你就来借,你什么时候有钱你就什么时候还。这样相对来说,也节省了客户的融资成本。”罗成林说,“我的提法就是要让授信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你想用钱的时候你就来借,你想还的时候就来还;你上午还了,下午就可以来借;今天还了,明天就可以借,比较灵活机动。”
长沙银行则早早选择在浏阳花炮重镇大瑶镇开设专营性银行——浏阳花炮支行。针对浏阳花炮产业企业规模小、周转快的特点,长沙银行浏阳花炮支行提出“小微信贷工厂”模式。专营银行可以更深入了解花炮产业发展规律,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实现双赢。
29.21万农户小额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
2015年10月30日,省农村信用联社张志军理事长和新余市委负责人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湘淮村镇银行开业庆典上一起揭牌。浏阳农商银行是该行的发起银行。
路径启示之二:讲信用。活跃的县域经济是土壤,以信用为核心的良好环境就是空气、阳光、雨露。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浏阳市关口街道的李宏武拿着通过评级授信的《农户贷款证》来到浏阳农商银行关口支行,仅仅十多分钟,便贷到了10万元钱。“真的意想不到,不要任何抵押,手续办理还特别快。”拿着借贷的10万元钱,李宏武如愿对农庄进行了“升级”,生意也越来越好。
从1999年开始,浏阳领风气之先,在全市大力推进农户评级授信、信用乡(镇、街道)、信用(村)社区创建活动。对于获得评级授信的农户而言,意味着向浏阳农商银行10万元以内的贷款不再需要任何抵押。
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计采集农户信息30.65万户,信息采集面达到96.80%,评级授信29.21万户,授信金额达到82.39亿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5.63亿元。
“浏阳农商行能走到今天,首先还是因为浏阳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罗成林对此深有感触,“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对信用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坚持,就没有浏阳金融今天的发展,那更没有浏阳经济今天的繁荣。”
浏阳信用环境建设坚持了十几年时间,为整个浏阳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浏阳而言,以金融安全区创建为重要载体,打造金融发展环境的“绿洲”,吸引着金融机构纷至沓来,滋长着金融业和与此紧密相联的县域经济。
浏阳是2005年9月被授予全省首家“金融安全区达标单位”称号的。近十年来,该市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5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高达82.84%,高于全省存贷比15.95个百分点。
擦亮金融安全区这块金字招牌,浏阳一直在行动。
对“老赖”进行公开曝光。最近的一次,浏阳市人民法院对29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老赖”进行公开曝光,并在《浏阳日报》作专题报道。今后这29人不得乘坐飞机、不得旅游、不得购买奢侈品、不得出入娱乐场所。同时,市人民法院还与银行、工商、房产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随时对“老赖”资产进行集中查询,一旦发现有可执行资产立即冻结。
浏阳市政府还将不良贷款率、存贷比、信贷产品创新、配合市政府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纳入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目标管理考核,并在年终根据考核情况兑现奖励。
银行行长超市搞推销
交通银行浏阳支行的汤捍东(左)行长在超市向顾客发传单,并作耐心的解释和推销。
路径启示之三:敢竞争。良性竞争利己利他,充分竞争带来充分活力,促进充分发展。
去年12月底的一天晚上,浏阳一位市民在超市购物时无意中发现,交通银行浏阳支行的汤捍东行长居然在给顾客发传单,并向顾客解释办理交通银行卡的好处!“刷交通银行任意卡(信用卡、借记卡等)满128元,即可参加抽奖,最高返现1000元。”说话的语气和神态,丝毫没有一点行长的架子。一家大银行的行长居然晚上放弃休息时间,去超市发传单、找客户,这能说明什么?说明竞争激烈,不进则退,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不败于市场。
“各金融机构之间,比赛的是服务,争取的是信誉;谁的信誉好,谁的服务好,谁能更适应顾客的需要,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李峰说,浏阳目前银行门类齐全,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只有敢于竞争,才能在市场上中流击水。
浏阳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才能满足多样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此,近些年浏阳致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以此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寻求差异化发展来提升竞争需求,增加金融市场有效供给。
“通过充分竞争,各银行机构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发挥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竞争还倒逼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改善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方式。”李峰说起竞争带来的好处如数家珍。
一方面,积极把金融机构引进来,促进金融产品更加多元,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各金融机构都积极开展信贷产品创新,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为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土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积极引导本土金融机构“走出去”:浏阳农商行跨区经营村镇银行8家获批,2家成功开业,该行还参股了洪江农商行,被评为全国农信系统28家标杆银行之一。竞争的眼光与勇气并不局限于本地,银行行长们积极走出浏阳参与市场竞争。
对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不仅标志着浏阳本土银行首次实现跨区域经营,也意味着浏阳开始首次对外输出先进的金融理念和金融服务。这是浏阳金融业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突破,在探索转型发展上也取得了全新的路径和突破。
“三权”抵押贷款280余亿元
浏阳江淮村镇银行
路径启示之四:重改革。金融改革总是在关键处推动金融发展,越是改革创新,越能爬坡过坎,一路领先。
浏阳中和镇腾达中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承包4000多亩荒山,种植中药材、花木、果木,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多方告贷无门。最后,通过用社员的住宅和山林中生产办公用房作抵押贷款300万元,解决了融资需求。
同样,作为全国获得“农房抵押贷款”最早一批人之一,浏阳市镇头镇跃龙村种养大户罗清泉从1998年贷款1.2万元,到今年贷款500万元,至今已向浏阳农村商业银行贷款10来次,而抵押物只用了一件:农村房屋。
浏阳18年前在全国首创的“农房贷款”项目如今成果颇丰,截至今年3月底,浏阳已发放此类贷款300亿元,带动6万户农民受益。
这都源于改革。当年,浏阳市政府大胆突破政策限制,科学决策,果断试行了“农房新政”:对浏阳市内的集体土地上的住宅、经营性和生产性房屋进行确权颁证,获证农户可以集体土地上房屋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同时严格规定抵押权实现以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
“此种做法既是对现行政策的突破,又牢固地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浏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金融的抵押物不足问题。”浏阳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竞争中提升服务水平。图为长沙银行浏阳支持标准服务礼仪练习。
尝到甜头的浏阳,近年来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农房、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推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让“本本”变“本钱”。截至2015年11月底,该市5家银行“三权”抵押贷款余额达50.61亿元;1998年以来,该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300余亿元,至少撬动1500亿元的农村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浏阳市还主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今年市委经济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激活金融资源,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推进银政、银企深度对接,打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输血脉络,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乱问题。
今年初开始,该市积极开展 “走百家企业,解发展难题”金融一线行系列活动,变“企业走上来”为“带着金融机构走下去”。活动举办以来,共开展产业类、园区类、乡镇类专场9场,126家企业通过专场获银行机构授信96.86亿元。李峰说:“通过政府金融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我们希望为浏阳金融业持续注入动力,这也就是为浏阳市域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注重域内改革的同时,浏阳还借助打造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机遇,推动湘赣边12县(市区)区域金融合作。去年年底,浏阳与湘赣边其他县(市区)达成战略共识,签订《赣湘边区域金融发展战略合作意见》,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区域合作,加强金融机构间业务联动,形成覆盖全区域的金融服务网络。
浏阳路径 金光闪闪
浏阳城区夜景 邓霞霖 摄
6月2日印发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全省金融业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以促进融资为主线……努力实现地方金融实力明显增强、社会融资结构明显改善、金融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浏阳金融业近年来的发展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接地气,讲信用,敢竞争,重改革,四条路径启示,条条闪金光,而且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体。
讲信用,创建金融安全区,为金融业创造了生长的土壤与环境,包括农户授信、小微企业授信等系列金融创新才获得成功的基础;
接地气才能扎根,才能深耕,使金融与经济深度交织融合;
充分的竞争使金融业保持充分活力,激流勇进,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促进金融创新和改革;
而勇于改革,则进一步从更高层面和全局为金融与经济的双赢双活铲除障碍、创造条件,推动金融和县域经济发展进档提速。
但改革同样需要基础,需要环境,需要阳光雨露,而前三者就很好地提供了这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浏阳市金融办提供
责编:唐能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