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 第四单元13张衡传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线索运用的技巧 ?写法指导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 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 与成就。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 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 实要费一番匠心。 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 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在具体运用时,从构成线索的形式看,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人物自身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这种情况多用于传记 性的记叙文,既要写这个人的特点,又要写这个人的事迹,可以以“我”为主,即自传性作品,也可以以“他”或“她” 为主,即他传性作品。这种人物线索,可以按时间先后,也可以按事迹类别次序行文。通过与这个人物有关事迹的叙述和 展示,来突出其品质,揭示其特点,从而将全文连成一体。 二是以某个人物自身的活动过程,来串起众多的人和事。这种线索,从人物在文中的地位看,有两种情况,要么线索人物在文中是重要的或次要的人物,往往以“我”的形式出现牵线;要么线索人物在文中是主要角色。 ?随堂练笔 依据下面文章的线索特点和表达内容,为空格处补写出 一段话,使文章前后贯通,250字左右。 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 种类 似 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 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 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 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 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 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 预先的排练。 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 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 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 天空,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仍然剩下蓝。 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一家人都前去帮工。 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 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 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 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 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范文示例 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虚无。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 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哧”的一声, 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 “哧”的一声撕裂。 张衡淡泊名利 张衡是东汉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特别是他发明的候 风 地动仪比欧洲的地震仪早1 700多年,成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发展的里程碑。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联合国 天 文组织将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在 辉煌的成就背后,是张衡淡泊名利的高尚襟怀。举而不行, 辟而不就,召而不应,是张衡心地纯净、不慕名利、追求“ 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这种境界让他在多个领 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科学史上成为光照千古、令人 敬仰的“科圣”。 [适用话题] 千古孤独张衡墓 谭现锁 访亲南阳,与主人谈南阳名胜。主人道:“我们小 右桥就是东汉张衡故里,至今存有张衡墓。” 出于对一代科学巨匠的仰慕,第二天,我便由主人 的孙女,一个叫丹丹的十三岁女孩儿带领,骑车直奔张衡墓。 院内空寂,抛却了浮世的喧嚣,十分幽静。拜殿前的 石像,把我带回了东汉。一个静静的夜晚,满天的星星像无 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 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那是一个多梦的夜晚,孩子们在父母的怀里好梦连连,而 这个孩子却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寂寞的苍穹下,他 孤独地寻觅着,他看清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 动.这晚,这个孩子也做了一个梦。为了这个梦,他追寻了一 辈子。这个孩子就是张衡。他观测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 500颗星,绘制了我国第一幅比较完备的星座图。 张衡多才,在天文、地震、文学、机械制造、历法、 绘画、地图绘制、数学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全面发展之人物”。曾任太史令、尚书等职。张衡发明了 地动仪、浑天仪、记里鼓车、指南车等。他一生献身科学, 不追求名利。 正因如此,张衡走上了寂寞的人生路。东汉时期,经 过“光武中兴”,社会治安、经济状况明显好转。繁荣兴旺 的背后,却掩盖了豪强地主的骄奢淫逸,强征豪夺。张衡冷 眼看世态,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铺叙 京都景象,规模宏大,讽谏当时王侯的奢侈。十年磨剑,只 为正义一呼!这就是张衡!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异乎常人的深 度思考。 光武帝刘秀称帝初期,奉“谶纬”为国典。张衡奋 起展开了反对谶纬神学的斗争。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张衡上《驳图谶疏》,直接要求汉顺帝用行政命令禁绝图谶.在当时,为了科学和真理,孤身奋争的张衡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耀眼夺目的浑天仪、地动仪模型,与眼前的张衡 墓 可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除去建国后多次的修建,墓园仅存 一丘荒冢与几块古碑了,墓冢苍苍,松柏萋萋,残碑横立。 肃穆中,凭吊的我形只影单。微风徐徐,我似乎听到您与谗 臣面红耳赤的争论;荒草深处,我看到一双双慌乱的眼睛。 汉顺帝曾在帷幕中让您讽谏“左右”,宦臣恐怕危及自己, 都在给您使眼色。 虽然您巧妙地回避了汉顺帝的垂问,却无意中树了敌.那些宦臣一直参您,于是您的命运便在诋毁中沉落。虽然 您的地动仪在公元138年准确无误地测出500公里以外的陇西 的地震,但您还是为“光武中兴”后的衰落而郁郁寡欢。 走出墓冢,无意中发现几个石臼、石磨、石碾散落 在杂草丛中,这些已被遗忘的什物,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尘世,名利与权势,在岁月长河 里是这样的卑微与渺小;而一个人的人格,却升华得无比高大。于是,抚去浮华,我不由回头再看一眼张衡。 【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3段为什么要写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由瞻仰张衡墓写起,追怀张衡伟大的一生,抒发了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第3段中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妇孺皆知,作者在张衡的石像前也不禁思绪飞扬,想象当初张衡数星星的情形,并由此引出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杰出贡献。 栏目导引 晨课诵 读案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课后拓 展案 巩固提 升案 第四单元 栏目导引 晨课诵 读案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课后拓 展案 巩固提 升案 第四单元 13 张 衡 传 第四单元 诗海拾贝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 了 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颔联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诗 人将那 种 知 音 难 觅、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真切。尾联表达 出对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人善于把自 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 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思考] 这首诗首联中的“悲”字有何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 一、张衡名言警句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二、《后汉书》中的名句 1.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2.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5.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6.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 7.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8.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员”通“圆”,圆形 “傍”通“旁”,旁边 “禽”通“擒”,捉拿 “尊”通“樽”,杯,酒杯 动词,就职 动词,靠近 动词,登上 动词,成功 动词,观摩学习 名词,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名词,景象 名词,道士庙 名词,机件 名词,关键 名词,时机,机会 介词,在 介词,比 介词,在……中 介词,跟,同 名词作状语,当时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道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形容词作动词,对答 不去应荐。 特地征召。 有篆字的纹路、花纹。 四周严密。 方向。 官吏初到任。 6.特殊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 ⑤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 ⑥游于三辅 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7.成语积累 ①从容淡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承平盛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吉凶倚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车伊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太平、兴盛的时代。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作者卡片] 姓 名 范 晔 时 代 (生卒年) 南朝宋(398-445) 字号称谓 字蔚宗 籍 贯 顺阳(今河南淅川东) 相关材料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 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代表作《后汉书》与 《史记》《汉书》《三国志》被后人合称为“前四史” [背景呈现] 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从强盛渐趋衰落的时代。这期间, 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又相互勾结,他们各谋私利,竞相 奢华,亲戚攀援,贿赂公行,诈伪丛生,政治十分混乱。东 汉政权为了加强统治,把谶纬迷信思想与封建经典结合起来,制定了一整套庸俗经学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统治理论,目 的是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针对这种现实,张衡勇敢地给皇 帝上书。本文中张衡的为官与科技成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形成的。 [知识链接] 《后汉书》: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朝 宋范晔撰。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 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笔流畅,既具有 史学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 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 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二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1.这篇文章全面记叙了张衡的一生,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从张衡政治、文学与自然科学三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史无前例的伟大贡献,详细介绍了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外形雕饰、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及其科学效果等情况。 1.这篇文章开头二、三、四句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名师指津] 这篇传记较为独特,在开头直接介 绍了张 衡在文、学、才、德四方面的特点,这就使我们对张衡的情况 有了整体的认识。 [我的理解] 作者在开头二、三、四句主要介 绍 了 张 衡 游 历、学习的地点和收获,反映了张衡学识的渊博和求学经 历的不平凡。同时还写了张衡谦虚和不慕名利的品德。作者 主要从文、学、才、德四方面简介张衡的为人,在全文具有 统领作用。 2.张衡不慕名利、从容淡泊,这是否与他的出仕相矛盾? 为什么? [名师指津] 张衡淡泊名利,他的出仕为官并没 有使他 沉 入昏暗的官场,他的官职大多是与科学研究相关的。 [我的理解] 不矛盾。张衡出仕,也只是担任一些科 技、 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表明其为官不为名利、地位,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为目的。 3.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作者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中这部分内 容是 怎样记事状物的? [名师指津] 依据文本,从地动仪的产生时间、名称 、材 料 等角度作答。 [我的理解]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情况。 4.文中第五段介绍《思玄赋》的由来与作为科学家的张衡有怎样的联系? [名师指津] 张衡写《思玄赋》,是 因 为 他“ 常 思 图 身 之 事”,这表明了他的政治远见,与他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我的理解] 本文介绍《思玄赋》的由来,主要 是写张 衡 政治上的才干;同时,《思玄赋》表现了张衡 心 思 细 密、 小 心谨慎的性格,这种性格与他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是一脉 相 承的。 5.《张衡传》为什么详细介绍他制造的“候风地动仪”后又介绍他的政绩? [名师指津] 作者为张衡写传,主要是为了突出他在 科 学 方面的成就,其次才是政治方面的才干。 [我的理解] 本文是“张衡传”,是在为人物作传记,因 此应包括各主要方面。因为张衡首先是位科学家,所以先详 细介绍他在科学方面的成绩,其次张衡又是位政治家,所以 在介绍完科学成就后,又对其政绩进行简要介绍,这样做的 目的是给人以写作对象的全貌。既重点突出,又详略得当。 6.本文在组织材料和介绍传主事迹上线索分明,除以时间为线索外,还具有怎样的特点? [名师指津] 注意文本从经、纬两个角度分别叙述、 说 明 人物和事件的行文特点。 [我的理解] 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 张衡 一 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在介绍人物时以记叙为主.在介绍事迹时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张衡为河间相的时候“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可在皇帝“问天下所疾 恶者”的时候却“诡对而出”,“常思图身之事”,更在为 河间相三年之时,就“上书乞骸骨”。如何看待张衡的这些 行为?请谈谈你的观点。 [名师指津] 张衡是一位科学家,他在政治方面也 是洞 若 观火。分析张衡的这些做法,要全面、辩证。 [我的理解] (观点一)张衡的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并非表明他的软弱,而是表现出一个政治家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 的政治头脑和高明的政治手腕。面对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他作《二京赋》是为婉转讽喻,作《思玄赋》是以“宣寄情志”,而一旦掌握了实权,他就大力铲除奸徒败类。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正直、真实的张衡。 (观点二)张衡的这些行为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他先是 不 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却不得不入了官场。他洞察当时的 社会世情,以为政治漩涡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的,因 此“常思图身之事”。当他狠狠地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这 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的官吏当时内心的苦闷,在无力除 恶、无法避祸的情况下,只好独善其身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