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濒临黄海,过去十年,如东加快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将沿海生态建设与文旅产业相融合,强化沿海湿地保护,打造出可观可感、独具特色的生态风光带。
精雕细琢 打造最美风光带
在如东滨海湿地,活跃着一群观鸟爱好者。他们携带观鸟装备,在这里观察拍摄鸟类,其中不乏黑脸琵鹭、大滨鹬、大杓鹬、白腰杓鹬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过去十年,如东县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黄海滩涂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这里有数万只北上的鸻鹬盘旋,有集群南迁的候鸟在此驻足收羽,还有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惊艳现身。
截至目前,如东滨海湿地鸟类共有20目49科209种,飞舞的“精灵”,正成为如东沿海风光带的的最佳“代言人”。在小洋口旅游度假区,总投资5000万元的海之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深度融汇滩涂、水鸟、温泉、海鲜等生态资源特色。从空中俯瞰,总长度8.5公里的最美海岸线示范段工程芳姿初展。如东县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陈天恒说:“我们要建设全市长度最长、色彩最多、唯一有夜景的示范段,打造一个更加亲海,更加有游玩性,让群众有更佳视角的观海平台,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如东沿海欣赏更多的景色。”
以“治水”为主线的“三河六岸”项目是如东投资体量最大的绿化景观工程,总投资约12.61亿元。项目对如泰运河、掘苴河、掘坎河及其支流城区段,采取新建或改建生态岸坡、景观绿化等综合措施,沿线立体种植种类繁多的植物,景观带一年四季风景常在,成为如东百姓文娱休闲、生态康养的亲水公园。县城北部的鹤鸣公园,是全县首个湿地主题公园,原先一片荒地现在已经变成城市“新客厅”。“举目见绿、百步见景、千步见园”城市风貌日渐凸显。
加快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将景观建设与文旅融合,十年来,如东高起点系统性规划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推进“产城融合—港城融合—旅城融合”,加速形成国际温泉城、海之城、金蛤岛景区、南渔村乡村旅游集聚区、国家海洋公园五大特色板块的旅游度假区发展格局,不断为江苏最美海岸线和南黄海第一生态湿地增添新亮点。
以海为田 深耕蔚蓝 如东“能源岛”掘出绿色大富矿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乘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双碳”目标等多重国家战略的东风,以阳光岛为枢纽,大力发展以LNG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持续推进综合能源基地建设,10年间,实现产业规模跃上五百亿台阶,并加快向千亿规模挺进,一座绿色“能源岛”正加速崛起。
庄芳,这位80后女站长,便是10多年前第一批上岛的大学生之一。油气储运专业硕士学历的她,初出校门便被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录用了,怀抱着憧憬与期待,她踏上了阳光岛,而这一待,就是十年。庄芳说:“刚来的时候,黄海大桥刚开始通车,整个岛就跟沙漠一样,就是一片荒芜,我们每天要上岛进行学习,学习设备的原理、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从班长到技术员、到副经理,到现在的岗位经理,我个人是跟LNG接收站这个项目一同成长的。”
说到接收站的“成长”,庄芳感触最深的要数翻了三倍多的天然气输出量。2012年投产当年刚过30亿方,而今年前三季度,气化外输量已超过70亿方,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00亿方,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支撑这高负荷外输量的是江苏LNG接收站强劲的气化与储存能力。2011年一期建成后,接收站又分别于2016年与2021年完成两次扩建扩容,目前,气化、存储能力均已达到千万吨级。10年来,洋口港共计接卸565船约4700万吨液化天然气,累计外输天然气超650亿方。每年对地方的财政贡献达10亿元。
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如东立足“双碳”目标,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打造国家级能源岛的坚强决心。目前,阳光岛上正在加紧推进国信、协鑫、华润等3个重大能源项目,全部建成后,“能源岛”年接卸周转能力、年应税销售将分别突破2800万吨、1000亿元,成为我国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的重要交汇点。
如东“能源岛”现已建成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眼下,锚定全国LNG接卸基地、储备基地、供应基地和销售中心“三基地一中心”以及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目标,如东正进一步探索发展冷能利用、天然气发电、装备制造等LNG下游及配套产业链,力争在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争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典范。
“目前,整个阳光岛已经为我们洋口港落户的项目带来了近500亿的投入,未来随着我们阳光岛36个泊位全部建成,一座千亿级的能源岛和产业港将成为我们如东新的经济增长极。”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许姚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