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何易于传》翻译:
何易于担任益昌县令。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凡是生产茶叶的地方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赋税伤害百姓呢?”他命令差役搁置诏书(不去理会)。差役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差役会因此而获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吗?”何易于说:“我怎么能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不会将灾祸连累到你们。”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观察使平时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这件事。
出自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新唐书》。
原文节选:
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注释:
1、令:属于县的县令。
2、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
3、榷(que):专卖。
4、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
5、矧(shen):何况。
6、阁诏:搁置诏书。
7、窜:这里指被流放。
《新唐书·循吏传》中载有何易于其人。何易于,唐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26—836年)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南)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他甘冒革职、坐牢、砍头的风险,抵制了上司的派遣,违抗了朝廷的诏令。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完成。
作品鉴赏:
1、文采编纂。
《新唐书》主要作者宋祁、欧阳修是北宋一代文宗,著名文学家。宋祁及其兄宋庠,在当时有“二宋”之称。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为其特长。他们笔下的功夫当然不同一般。参加编撰《新唐书》的其它作者,也都为北宋时期的名家高手。宋仁宗嘉佑年间曾公亮《进新唐书表》中所列之范镇、王畴、宋敏求、刘羲叟等,都是当时文坛知名人物。
《旧唐书》因撰稿时间仓促,有些转抄自唐实录等痕迹都没能抹掉,存在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宋祁等在新修时,把这些不伦不类的话都删削了。使《新唐书》在体例和笔法、风格上显得比《旧唐书》完整、严谨得多。另外,《新唐书》在列传的标名上也作了归纳整理,如把少数民族、仕唐将领合并到《诸夷蕃将传》中;把割据的藩镇也归到一起来写等等。这样,就使得眉目更为清楚。
《新唐书》以清新质朴的语言特点为后世人赏识,也有了巨大的影响。
2、史料考证。
因为北宋时期比较安宁,有许多在战乱时期不易收集到的史料,到北宋初年得到了征集和整理。据专家估计,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参考史料达三百种之多,《新唐书》的修撰与《资治通鉴》时间相近,司马光看到的,宋、欧等势必见到。如在《新唐书》增加的《李绩传》记载立武后之争时的态度,记房玄龄论守成之难易,都是《旧唐书》和其它书所不及的。其它如《新唐书》的《食货志》里增加了唐朝屯田、和籴、矿冶等资料。《地理志》记载各地河渠、陂堰的灌溉情况和各州的土特产,也都是它书少见的珍贵史料。
欧阳修还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大家,他对古代金石学颇有研究,曾撰《集古录》,用金石刻的记载考证史实。最有名一例,即他用孔颖达的碑文考证出这位唐初杰出经史学家表字冲远的事实。这些都使《新唐书》在某些史实考证方面更胜一筹。
3、体例创新。
《新唐书》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新唐书》的宰相、方镇诸表,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提供了一条线索。
创作背景:
五代时期就曾有《唐书》(即《旧唐书》)编成,但宋仁宗认为《旧唐书》“文采不明,事实零落(翻译:文章词藻不华美,事情的真实情形残缺不全、零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下诏重修。前后参与其事的有宋敏求、范镇、欧阳修、宋祁、吕夏卿、梅尧臣。《新唐书》所依据的唐人文献及唐史著作均审慎选择,删除当中的谶纬怪诞内容,裁减旧史本纪十分之七。
作者简介:
1、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他的诗词语言工丽,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
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份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
2、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3、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仁宗时,知谏院,以直言敢谏闻名,生平不信佛事。尝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前后上章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后为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宋哲宗元祐二年(1088年)卒,年八十一岁。谥忠文,赠右金紫光禄大夫。
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著名史学家。
4、吕夏卿(1015年—1068年),字缙叔,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北宋大臣、政治家、史学家、史官。庆历二年(1042年),吕夏卿和他的哥哥吕乔卿同榜登进士,他被任命为广南东路(今广东省)高要县主簿,又调任江南东路(今江苏省)江宁县尉。当时。宋祁、欧阳修正在编写《新唐书》,就推荐吕夏卿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