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凌晨的南京市雨花台区紫荆花路迎来了以“鬼”为名的南京鬼市。“不是羊肉劈脸招呼老板”“三分钟吃完就送你一千”……在一声声不寻常的叫卖声中,文玩字画、热饮小吃等种种业态的摊位前无一不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些生意较好的摊主在出摊一个小时就用光了原材料,早早驱车离开。几乎每个摊主的面前都放着手机开着直播,一边卖货一边和粉丝聊天。
有着百年历史的南京鬼市,原本是倒卖旧货的夜间市集,自出现以来就维持着凌晨经营、日出收市的习惯。如今更是通过网络的传播和业态的不断丰富,成为年轻人体验夜经济和怀旧感的网红夜市。这块南京夜经济的“老招牌”经营现状如何,人气增长的同时又带来了哪些管理隐患?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人气最旺的夜间“鬼市”
南京鬼市为何称“鬼”?记者调查发现,鬼市出没的时间和位置的随机性赋予了其独特的神秘感。
南京鬼市通常在周末两天的半夜,即周六周日凌晨1点左右开市,到当天早上5点多才会人去街空,如果是对鬼市并不了解的市民,白天经过鬼市所在的区域时,也很难想象几个小时前灯火通明、人流穿梭的热闹场景。记者获悉,目前除南京外,广州、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鬼市”。而南京鬼市与其他同类夜市最大的区别则是选址的不确定性。“大家请耐心等待,不要刷屏,地址出来后会第一时间告诉家人们。”10月22日半夜十二点半,当天鬼市的位置依然没有公布,在抖音上,主播“南京鬼市(浇汁土豆泥)”和许多摊主一样选择在开市前直播,等着向观众告知鬼市的地址,接近凌晨1点时,他才知晓具体位置,随即驾车出发。当天这些直播间观众少则上百人,多则数千人,多数人在不停地刷屏求问地址。
“我们这些待出摊的摊主都有一个鬼市群,每次就等群主通知,不到开市前十几分钟我们也不清楚要去哪。”10月21日凌晨,在紫荆花路架起大锅煮着羊头汤的周阳是最早一批到现场摆摊的摊主,他告诉记者,原本南京鬼市固定在秦淮区朝天宫周围开市,但由于是自发的民间组织,既没有官方管理,也为了躲避城管和居民投诉,如今的南京鬼市每次的地址不再固定,由摊主们口中的“鬼王”,即鬼市群群主在出摊当晚临时通知。
虽然名中带“鬼”,但从现场的热闹程度来看,鬼市的“人”气更旺。“今天最起码有四五千人,从雨花大道绿道到渡桥这边全是顾客。”在花神渡桥附近,和朋友经营手作寿司摊的陈卜妍才来半小时,就已经卖出了100多个寿司。她摊位上均价只有3块钱一块的寿司,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出近2000元。陈卜妍表示,因为生意太好,好的摊位都要在地址公布后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来抢。
怀“旧”热有了消费“新”体验
独特的消费体验和背后的怀旧文化,是南京鬼市对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最大的吸引力。
在过去,鬼市是交易来路不明的货物和便宜旧货的夜间市集,商品以古玩、字画、旧衣服、旧家具等为主,这些商品在今天的鬼市上依然能够找到。上至古玩器皿,下至老旧粮票、邮票都有人摆摊售卖。摊主老齐是传统鬼市的坚守者,摊位上摆放的都是现在难得找到的老旧产品,从价格不等的手串,到成色不一的古式钱币,再到已经淘汰的老款手机、平板电脑等应有尽有。和餐饮店不同,文玩摊主很少吆喝,甚至保留着以前“莫问出处,买定离手”的习惯,这些独特的体验,让猎奇的年轻消费者大饱眼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南京鬼市正在向年轻人“妥协”。记者调查发现,文玩旧物在鬼市的中心地位已被取代。如今的南京鬼市,奶茶摊、小吃摊、宠物摊等是热度最高的摊位,甚至还出现了唱歌、舞蹈等街头表演,吃喝玩乐已成为如今鬼市的主流,淘文玩则成为文化符号退居二线。
火爆的人气让南京鬼市的发展不断壮大。原本白天在南京南湖摆摊的赵辉夫妇,从8月初开始就每周跟着鬼市出摊。“鬼市没人收费,不像南湖摊位费一个月要收2500元,生意一旦不好就得赔本。”赵辉说。鬼市客流量大,同样摆摊3个小时,赵辉在鬼市的收入能超过白天摆摊的两三倍。记者获悉,南京鬼市的摊位高峰时已突破1000家,近期出摊时间也在原本周末两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周三夜市。
“从鬼市的热度来看,江苏夜市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孔群喜指出,南京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与鬼市开放性、低门槛特征相结合,逐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温暖的夜间市集氛围,吸引了大批寻求别样购物经历、社交体验的人群。年轻一代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摊位信息,迅速构筑互动圈层,创造独特文化体验,让南京鬼市名气得以在线上线下迅速扩散,一批网红IP正在迅速崛起。
老招牌如何避免砸招牌
“半夜开市,黎明即散。”这句对南京鬼市运营模式的概括,却也是如今尚未可及的理想。10月21日清晨五点半,天已微亮,刚刚散去的紫荆花路鬼市现场,空气中弥漫残留食品的异味,场地上随处可见丢弃的垃圾,烤串用的竹签、零食包装纸、一次性餐盒,甚至是呕吐物都不规则地散布在道路两旁,留给即将上班的环卫工人处理。“他们这么一搞,我们要多花几倍的时间来处理。”现场刚刚来上班的一名环卫工人向记者诉苦道。
一些选址在小区附近的鬼市,喧闹的飙车声、锅铲翻炒声和嘈杂的人声更是给周边住户带来了“不眠之夜”。“本来一直想去鬼市,结果开在自家楼下才知道有多吵,夜里被惊醒了好几次。”家住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附近的李先生对今年8月家门口的一次鬼市“深恶痛绝”。“当天早上家门口的垃圾碎屑被风一吹,简直就像刮起了沙尘暴。”李先生回忆。同时,由于摊位和客流占用了马路,导致经过的车辆拥堵,夜里又没有交警疏导,鸣笛声四起,甚是扰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鬼市已经做出了很多改变。记者在鬼市现场发现,在摊位较集中的区域,摆放了多个印刷着“鬼市卫生,共同维护”的1米多高的纸箱作为公共垃圾桶,而不少经营者也在餐车外挂起巨大的垃圾袋,把客人扔的餐盒筷子统一带走处理。赵辉说,今年以来,鬼市的组织者一直在努力倡导摊主文明经营,避免出现扰民现象。但由于是自发性组织,缺少真正有约束性的管理措施,加上消费者和摊主素质高低不一,鬼市离真正的文明经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鬼市与‘文明城市’和谐共生,规范化和合法化是关键。”孔群喜指出。他建议,有关部门应探索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夜间市集管理水平与执法透明度。并探索在城市规划中划分特定区域供鬼市开展,避免随意占据道路空间,促进夜市经济有序成长。同时,南京还应定期评估鬼市运营状况,加强警力调度与监控设施布置,保障市民、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来源:江苏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