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住建厅公布2022年度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南京市康安里小区、钟灵街48号小区、翠林山庄小区等15个小区上榜,总数位列全省第一。
这些小区是如何从“脏乱差”翻身为“省级宜居示范”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逆袭密码”的背后,是南京始终坚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的理念,始终遵从共同缔造、居民自愿、功能优先、建管并重等原则,不断破解民生痛点,用一个个在家门口悄悄“升级”的小幸福,助力百姓从安居走向宜居、乐居。
除痛点:“边角地”成“宝”,老小区停车位“宽裕”了
按照省住建厅要求,2000年前建设的老旧小区,达到“省级宜居示范”不仅要做到有整洁小区环境、有规范停车场所、有无障碍化设施、无危险房屋、无违章搭建、无乱堆杂物等“十有十无”,而且居民对小区改善提升满意度需在90%以上。
“翠林山庄在此轮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评比中评价很高,个个进来都以为是新建商品房小区。”栖霞区翠林山庄社区党委书记翟智琳深以为傲。
蓝天白云下,远观,仿佛加了一层滤镜,崭新大气;近探,“宜居”细节随处可见。
10月24日上午10点,记者走进翠林山庄时,10多位老人正在广场的廊台架下围坐打牌,一边的游乐区内,孩子们欢笑着在游乐设施上爬上爬下,幸福和谐画面感甚强。“这个广场以前就是一个简陋的空地,此轮改造中不仅增加了大量休闲设施,还进行了功能划分,既有满足老年人打牌闲聊的空间,也有孩童玩耍嬉戏的区域,更有年轻人休闲放松的场地。”翟智琳告诉记者。
相较于广场改造,居民们在小区这场改造中投下的“必选项”是“解决停车难”。
翠林山庄是2000年初投用的拆迁安置房小区,当时车位配比只有1:0.3,车位缺口约300个,近年来居民们常常因为停车矛盾到社区“理论”。为彻底解决这一民生痛点,小区改造中,一方面优化设计,充分利用每块边角地,另一方面在对杂乱的绿化进行序化时充分挖掘空间,“最终‘找’出了近300个泊位的空间。目前车位配比达到1:0.6,基本满足需求。”翟智琳表示,在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的当下,老小区能实现车位的“基本满足”实在难得。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仅机动车可以“各就各位”,非机动车也全部停进了崭新的带充电桩车棚,“群众生活方便了,我们的工作负担也减轻了。此前家家户户‘飞线’,安全隐患实在是太大了。”翟智琳说。
解民忧:“直达幸福”,加装电梯实现“大满贯”
崭新的道路、崭新的外立面、带有两层储物柜的多功能车棚、各种有序养眼的绿植、无死角的全时视频监控和智能消防、门禁系统……玄武区雍园41号小区历经一番改造后,处处透着新意和宜居。
“改造之前,小区是典型的脏乱差,我多次想过换房,但又舍不得这个地理位置。这些年最困扰我和邻居的就是外墙渗水。”居民施先生说,小区改造后,无论是大暴雨还是阴雨连绵,渗水现象再没出现过,他也彻底打消了卖房的念头。
雍园41号小区此轮改造最令人叫绝的是,抢抓改造契机,加装电梯实现了“大满贯”——13个单元加装了13部电梯。“以前难得下次楼,现在有空就下楼转转。”5幢1单元居民刘老先生说,自己患有双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加装电梯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此次上榜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的钟灵街48号小区(省农科院小区),虽还未实现加装电梯的“大满贯”,但加装电梯的数量在全省也是首屈一指,截至目前,已加装完成60部,目前还有3部待建中。“小小电梯确实带来大方便,大家都在算一笔生活宜居账。”农科院社区第一书记唐春红介绍,近年来,不仅老年居民愿意推动加装电梯,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也加入了申请行列。
乘着改造的东风,青田雅居、翠林山庄小区也都完成了首部电梯的加装,“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3,高楼老人出行越来越困难,首部电梯加装成功后激起了不少人的兴趣,社区接下来将做好宣传、动员。”翟智琳表示。
契民意:海绵城市、健身步道,老小区里“新时尚”多多
秦淮区科苑花园小区也在今年刚刚公布的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之列,“有序、清爽”是记者走进该小区的第一印象。崭新的外立面、绿植、道路……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区。
“将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根据小区具体情况,‘按块划分,分块完成’,针对不同地块采取不同的更新改造方式,从而让居民身边有空间、见绿、亲水、享文化、便交流。”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介绍,小区建筑年代不同,本轮改造的是最早建成的一批,在解决房屋各种功能性缺陷时,还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打造了健身步道,以满足群众当下休闲需求,通过植入海绵城市理念让小区“畅快呼吸”。
2幢101室居民秦先生对此轮改造表示非常满意,“以前家门口杂树杂草,黄土裸露,现在铺上了透水沥青,雨停路干,随时可打开院门走走。”让他全家倍感方便的是,健身步道修到了家门口,“老伴做过关节置换,无法出远门锻炼,现在每天在小区里走走,非常好。”
秦淮区康安里小区改造在解决外墙渗水、道路破损等民生痛点时,还精心打造了一座下沉式雨水花园,崭新的塑胶健身步道绕着雨水花园而行。“小区空间条件相对较好,对于大的乔木应留尽留,通过栽植小灌木进一步丰富绿化层次,通过‘海绵化’理念的植入,例如雨水花园的打造、停车位生态草坪砖的铺装、道路透水混凝土的铺设,让小区更有韧性,更加宜居。”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周军介绍。
听民声:改什么、怎么改,居民“共商共议”
居民对小区改善提升满意度需在90%以上,这是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评审的“硬杠杠”之一。达到这么高的满意度,小区改造中充分尊重民意是关键。
“小区改造前前后后用了一年时间,也‘吵吵闹闹’了一年,几乎每户居民都来做主。”周军半开玩笑地表示。
康安里小区并不大,只有10幢建筑,入住了517户居民。这个建于2000年后的小区最初并不在去年的改造计划中,但因屋顶、外墙渗漏严重,居民迫切要求解决,而不得不提前实施改造。改造除了解决房屋渗漏等功能性问题,部分居民强烈要求解决停车难问题,同时也有部分居民强烈反对舍弃绿化增加停车位,为此,反反复复召开了数十场议事会、协调会。
“这半边是绿化,那半边是车位,都是根据两幢楼居民投票结果后进行的设计。”周军指着小区3幢与1幢之间的区域说,原先该处全是绿化,能不能对绿化空间优化后增设停车泊位?相关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幢业主更多比例要求保留绿化,1幢业主则更多要求增设车位。最终,靠近3幢的一侧保留绿化,靠近1幢的一侧变成了两个车位。
康安里小区2幢楼前是一大片空地,根据原先设计,在对绿化空间进行优化后可增设3个泊位,但1楼住户坚决不同意,“仅仅这一处就吵了好几个月,开了七八场议事会,最终优化方案后,靠近1楼住户阳台处绿地仍保留,另外绿地进行优化后增设两个泊位。”
让周军颇感欣慰的是,10月24日,距离他在小区推动相关改造工程已过去好几个月时间,但他进入小区后,居民依旧能认出他来,并且都在他面前为这场改造竖起了大拇指,为小区拿到“省级宜居示范”的殊荣点赞。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京“晋级”省级宜居示范的居住区已有95个。记者获悉,近年来,我市出台各项政策,以精细化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023年南京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一系列要求:改造任务清单须聚焦居民的“急难愁盼”,在改造中有针对性地配建居民最急需的养老、托育、助餐、停车、体育健身等各类设施,加强适老及适儿化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解决“一老一小”难题;须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缔造”理念,引导居民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改造中须着力推进宜居住区、完整社区、绿色社区、治安秩序优秀小区建设,共建一批管理规范、各具特色、环境宜居、邻里和睦的示范典型……
毋庸置疑,未来,南京将有越来越多的小区实现“晋级”。
来源:南京日报